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,欢迎批评指正,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。
军校招生的新变化:所有院校招生计划不再区分“指挥”“非指挥”类别,取消报考方向。
允许直接报考研究生。从2025年起,军队院校所有本科毕业生,均有机会直接报考相关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文|剑客闲策
图|大唐
编辑|剑平
招生计划不再区分“指挥”“非指挥”。除了技术性特别强的专业,即使非指挥专业毕业分配也不一定分配到非指挥岗位上。
像某院校的“作战指挥“专业,如果说它不是指挥专业,那可能“皇帝的新装”。
军校的起点不重要,关键是军校毕业的终点。军队研究生政策,这关系到授予军衔和毕业分配,尤为重要。
很多年以前,考研政策基本上是:指挥类国防生考取普通高校的研究生,先保留读研资格到部队工作1至2年,再以干部身份返校读研。
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,非指挥类可以考研直接读研,指挥类考取研究生的,先保留读研资格到部队工作1至2年,再以干部身份返校读研。
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,毕业后之后授军衔,硕士授予正连职,博士授予正营职,且大多数分配到技术单位、机关或驻大城市部队。
而毕业分配到部队工作再读研,或者军队在职干部考研或返校读研,军衔不再重新授予,基本上毕业回原单位。这两者差别很大。
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分配到部队,工作1至2年以后,部队能不能同意回去读研,那就看自己的本事了。有的想回去读研,但是部队不同意。有的在部队经过1年或2年的摔打,也没有了读研的激情。因为毕业以后还得回原单位,读研影响提升,转业也卡学历,基本没有什么意义。于是不少干部不得不放弃返校读研。
一位战友,军校指挥类本科专业毕业时,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专业,可是不能直接读研,只能先到部队工作。到了部队工作之后,从事了新闻工作,干得比较出色,自己主动放弃了读研。
2015年,教育部、总政治部联合下发通知,调整国防生报考研究生政策,国防生考取普通高校研究生,录取后不办理入伍手续,与录取高校、驻校选培办重新签订协议,继续保留国防生身份读研。国防生被军事院校录取为研究生的,由录取院校办理入伍手续。
于是,国防生考上普通高校研究生的,不办理入伍手续,不能领取干部工资。考上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的,办理入伍手续,以军官身份读研,领取干部工资。这两者区别也比较大。
后来政策又调整,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,从2018年起,非指挥类只能报考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,不得报考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。
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政策,从2016年起,也有了部分调整。军队加大对优秀在职干部考生政策优惠力度,建制连(含)以上单位领导职务、获得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和优秀人才表彰、荣立个人二等功(含)以上、近5年内荣立三次(含)以上个人三等功奖励的,初试成绩单科各加8分并计入总分进入复试。其他在职干部考生单科各加5分并计入总分进入复试。
2021年,新军官政策出台。其中规定:脱产读研和免职编外的期间,不算干龄。按照新军官政策,干龄与提升、退役密切相关。个别在职干部考取研究生的,直接退学。后来,此政策略有调整。全日制研究生读研期间不算任职时间,不计入最低服役年限。
新的军官政策出台后,军官退役政策收紧,且严控研究生退役。军队在职干部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热情下降。2022年《关于加强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》下发,明确表示,重点满足一线部队需求,提高在职干部招生数量,鼓励在职干部提升学历学位层次。
在职研究生每年可以在校学习几个月,既能扩大视野,提升学历,又放松调整一下,还不影响提升。于是军队干部考取在职研究生的比较多。
军校应届指挥类本科毕业生考研,在国防科大2023年新生招生中已经全面推开,区别是只是指挥类名额比较少。同时,军队院校也从地方“双一流”院校招收有军籍的推免生。
军校录取不区分指挥与非指挥,本科毕业可直接考研,无疑是个利好政策,是政策的优化改进。但是对于个人来说,是不是十全十美,那得看研究生毕业分配政策。
如果研究生毕业分配的岗位专业对口性强,选择范围大,那考研可能是更有利的。再就是,如同田忌赛马,如果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大都考研了,中上游的本科毕业生则在量化积分排名中占据优势,或许毕业分配的岗位更好。
目前,军校生长军官学员和军官考研方面有明确政策,而军士考研方面政策空白。
建设高素质的军士队伍,同样需要提升军士学历层次。
2024年全军试点军士专升本,面向部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,需要服役至一级上士以上军衔等级,通俗地说也就是保四级士官。
相信,随着政策不断完善,高技术专业军士考研的政策会出台,可服役至三级军士长以上军衔等级,也不是不可能。
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,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。
加强军队质量建设,人才是关键。期待军队研究生政策越来越完善,越来越公平公正!
盈昌配资-股票配资怎么赚钱-配资平台正规-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